魏县机构编制网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别让简政放权堵在“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 2016-08-16 点击次数:?
【字体:

 

  佛山“一门式”改革最近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在镜头里,以石湾社区居民麦大姐办理失业登记手续为例,形象地演示了以前要跑四个局,现在只需进石湾街道行政服务中心“一个门”,在任何一个综合业务窗口即可办理的过程。

  站在简政放权与大数据“肩膀”上的“一门式”改革,还令佛山尝到了依托“大数据”进行政府决策的“甜头”。今年四月,佛山推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积分入学政策时,依托大数据发现申请数量井喷,教育部门迅速调整了学位数量,让佛山市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实现了就近入学。

  不只是办理失业金登记的个案,禅城282项事项都可以在“一门式”综合窗口办理,超十万件业务量实现零差错、零投诉。笔者最近前往“一门式”行政服务中心办事时亦有切身体验。以办理准生证为例,社区行政服务中心开具证明后,镇街行政服务中心所有综合窗口都可受理、当场办结,整个流程指引之明确、候时之短、效率之高,在以前难以想象。

  笔者注意到,正如央视《新闻联播》的短评“简政放权并不是少盖几个章这么简单”。事实上,不论是从去年开始推行的禅城“一门式”行政服务改革,还是今年南海全面推行的“一窗通办”改革,所谓的“门”与“窗”,都已跳出了此前部门审批窗口向物理的行政服务中心集中的简单范畴步入新一轮改革,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疏通简政放权的“最后一公里”。尤其禅城在改革中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把简单带给群众、把复杂留给政府”,这句口号的背后,其实更体现出以“城市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凸显“整体政府”思维的新特征。

  笔者近日同样还前往某市办理医保异地就医凭证。在办理时,笔者被告知系统显示个人参保状态有问题,办事人员直接讲明,原因在于部门之间数据传输异常,需参保人自己去层层开具证明。该市某区医保局首先要求笔者前往该区社保局更改缴存状态,该区社保局则要求笔者前往社保征缴部门地税局开具缴费凭证,在部门间奔波后,该区地税局则要求笔者回单位开具缴费证明,这就意味着,在几个小时的排队奔波下来,最终陷入了要证明“我妈是我妈”的悖论。

  当这些部门需要层层开具证明材料时,给出的理由总是相似的—“部门的权限是这样的,只能按照程序办事。”在明知是部门间数据流转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传统条状垂直管理和块状分级管理的行政权力模式下,“按程序办事”、“见章办事”就是部门行政的常态思维。这种情况下,不论简政放权喊了多久,宣称有多少事项实现了下放等,但始终是门好进、脸好看之后,但是事却并不好办,简政放权的改革实效总是跟市民的实际感受有差距。

  的确,所谓简政放权并不仅仅是少进几扇门、少盖几个章,佛山“一门式”改革抓住简政放权和大数据的改革机遇,以城市顾客的需求为导向的用户思维,打通简政放权的“最后一公里”最可贵。从办事交件环节开始,办事者的身份是均等的、无差别的,自己不必去分辨自己属于哪个市或区属单位,也不需要知道政府内部数据如何流转……用户只需要在简洁统一的服务界面上提交材料,至于背后政府间如何实现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等审批流程与效率的提升,群众不需要付出时间成本搞清楚。

  当然,在禅城推行“一门式”改革的过程中,一些部门的“一把手”曾向笔者坦陈,想要解决面对群众的服务事项,很多时候,单靠某个部门通过事权下放和压缩行政审批时限,通常是“有想法、没办法”,部门权力交叉、“信息割据”、办事标准存在“模糊地带”等等都是“拦路虎”,想要打通简政放权的“最后一公里”,很有挑战。而佛山“一门式”改革的有益尝试,就是有顶层设计的强力支撑。

  在顶层设计之下,“一门式”经历了艰难的博弈阶段,一路有荆棘,但一路也伴随着群众的鲜花与掌声。比如在“合门”、“并门”过程中,政府重新梳理各部门事项办理流程,形成了统一的办事标准,这就倒逼政府打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利益格局,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割据,不论是开发链接业务子系统、还是最开始的“AB”岗业务支撑等举措,最终能够让市民感受到的,是一个整体政府的思维、完整政府的服务。接下来,以“一门式”改革为切入点,整合各区经验的“一门通办同城通办”新型政务服务同样“佛山模式”令人期待。

来源:中国机构编制网
责任编辑:信息中心